E教育教学Education Teaching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8-10-23 阅读次数: 295
一、培养目的与培养目标
培养目的: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安全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食品与农产品检测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从事食品生产和经营、质量与安全控制、分析检测、监督管理、安全评价、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
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的,其培养目标是:
LO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懂得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德和基本军事理论素养。
LO2)较系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政策、法规、质量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
LO3) 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初步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LO4)较系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领域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前沿动向,具备主动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LO5) 掌握工程设计、质量控制与安全检测设计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设计能力,包括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
LO6) 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LO7) 具有综合运用外语和计算机等手段获取科技信息及进行文献检索的能力。
实践能力标准
PA1)养成精益求精、求实上进、社会责任感意识、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工程技术研发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认识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正确理解和定位。
PA2) 具有良好的工程设计方法训练,具有本专业食品加工各环节所需的运算、设计、制图、计算机应用等技能。
PA3)掌握文献检索和数据分析以及信息获取的能力,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前沿、地位、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食品产业发展状况,掌握文献索引、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PA4) 掌握食品行业的的加工、检测、分析技术,具备食品质量安全因素的检测、分析、归因和防控等基本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和安全技术的开发能力。
PA5) 具有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能够独立自主的开展科学研究并进行工程生产线设计。
二、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与专业特色
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
1. 食品、质检、卫生、生物、轻化工等工业部门和科研单位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工作。
2. 工商、内外贸、海关等单位的食品质量分析和卫生检验工作。
3. 高等院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本专业从国家和地方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人才需求出发,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在机电化工等方面的工科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食品功能成分制备、功能食品营养、食品加工质量控制、食品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具有优势,逐步形成了“食品科学基础厚、工程实现能力强、校企科研结合好、学科支撑条件优”的专业办学特色和鲜明的学科工程化特色。
三、专业培养标准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合格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结构
⑴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⑵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国学、哲学、历史与心理学;文化、艺术、语言与文学;艺术与体育;思想道德、法学与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⑶工具性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⑷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仪器分析、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⑸专业知识: 掌握食品科学、食品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即掌握原料的资源特征、储藏加工、生产管理、品质检验、安全监督等方面的基本实践技能;掌握食品机械与设备的选型、使用、维护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掌握食品仪器分析,食品检测与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等。
⑹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等必要的基本工程技术;并受到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
⑺食品质量管理知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熟悉国家对于食品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能力结构
⑴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口语及书面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⑵应用知识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备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及相关领域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的能力;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实践和技术革新的能力;具备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从事科研、设计、生产、管理的能力;具备食品生产过程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性检验、分析和品质控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⑶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能力;具有研究、开发和设计食品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初步能力。
3、素质结构
⑴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团队意识、奉献精神。
⑵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意识及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同时,还要具备人类健康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自觉将自然生态的一般原则应用于食品资源开发、食品加工与流通等环节
⑷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四、主干学科和相关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工原理、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加工工艺基础、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添加剂、食品毒理学、食品卫生学、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生物基础。
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食品营养与安全
研究探索型课程——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加工工艺基础、食品质量管理学
辅修专业课程模块:共计29.5学分。
微生物学A(48学时/3学分)、微生物学实验(30学时/1学分)、生物化工原理A(64学时/4学分)、生物化工原理实验(16学时/1学分)、食品化学(28学时/1.5学分)、食品生物基础(48学时/3学分)、食品营养与安全(40学时/2.5学分)、食品分析与检测(16学时/1学分)、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24学时/1学分)、现代仪器分析实验(24学时/1学分)、食品加工工艺基础(32学时/2学分)、食品工艺学实验(24学时/1学分)、食品毒理学(32学时/2学分)、食品机械与设备(40学时/2.5学分)、食品卫生学(24学时/1.5学分)、食品质量管理学(24学时/1.5学分)。方向A、方向B任选一个。
选修专业课程模块:共计9.5学分。
有机化学B(64学时/4学分)、有机化学实验B(30学时/1学分)、生物化学(56学时/3.5学分)、生物化学实验B(24学时/1学分)。
主要实践性环节:工程训练C、电子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食品工厂生产实习、生物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指导
主要专业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生物化学综合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综合实验、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实验、分析化学综合实验《食品化学》课程实验、《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实验、《食品毒理学》课程实验、《生物化工原理》课程实验、《现代仪器分析》课程实验。
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模块:计9学分
五、课程地图
A、理论教学课程地图
培养目的: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安全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食品与农产品检测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从事食品生产和经营、质量与安全控制、分析检测、监督管理、安全评价、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
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的,其培养目标是:
LO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懂得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德和基本军事理论素养。
LO2)较系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政策、法规、质量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
LO3) 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初步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LO4)较系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领域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前沿动向,具备主动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LO5) 掌握工程设计、质量控制与安全检测设计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设计能力,包括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
LO6) 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LO7) 具有综合运用外语和计算机等手段获取科技信息及进行文献检索的能力。
实践能力标准
PA1)养成精益求精、求实上进、社会责任感意识、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工程技术研发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认识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正确理解和定位。
PA2) 具有良好的工程设计方法训练,具有本专业食品加工各环节所需的运算、设计、制图、计算机应用等技能。
PA3)掌握文献检索和数据分析以及信息获取的能力,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前沿、地位、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食品产业发展状况,掌握文献索引、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PA4) 掌握食品行业的的加工、检测、分析技术,具备食品质量安全因素的检测、分析、归因和防控等基本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和安全技术的开发能力。
PA5) 具有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能够独立自主的开展科学研究并进行工程生产线设计。
二、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与专业特色
培养人才的适应范围:
1. 食品、质检、卫生、生物、轻化工等工业部门和科研单位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工作。
2. 工商、内外贸、海关等单位的食品质量分析和卫生检验工作。
3. 高等院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本专业从国家和地方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人才需求出发,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在机电化工等方面的工科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食品功能成分制备、功能食品营养、食品加工质量控制、食品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具有优势,逐步形成了“食品科学基础厚、工程实现能力强、校企科研结合好、学科支撑条件优”的专业办学特色和鲜明的学科工程化特色。
三、专业培养标准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合格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结构
⑴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⑵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国学、哲学、历史与心理学;文化、艺术、语言与文学;艺术与体育;思想道德、法学与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⑶工具性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⑷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仪器分析、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⑸专业知识: 掌握食品科学、食品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即掌握原料的资源特征、储藏加工、生产管理、品质检验、安全监督等方面的基本实践技能;掌握食品机械与设备的选型、使用、维护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掌握食品仪器分析,食品检测与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等。
⑹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等必要的基本工程技术;并受到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
⑺食品质量管理知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熟悉国家对于食品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能力结构
⑴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口语及书面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⑵应用知识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备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及相关领域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的能力;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实践和技术革新的能力;具备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从事科研、设计、生产、管理的能力;具备食品生产过程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性检验、分析和品质控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⑶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能力;具有研究、开发和设计食品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初步能力。
3、素质结构
⑴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团队意识、奉献精神。
⑵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意识及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同时,还要具备人类健康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自觉将自然生态的一般原则应用于食品资源开发、食品加工与流通等环节
⑷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四、主干学科和相关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工原理、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加工工艺基础、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添加剂、食品毒理学、食品卫生学、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生物基础。
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食品营养与安全
研究探索型课程——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加工工艺基础、食品质量管理学
辅修专业课程模块:共计29.5学分。
微生物学A(48学时/3学分)、微生物学实验(30学时/1学分)、生物化工原理A(64学时/4学分)、生物化工原理实验(16学时/1学分)、食品化学(28学时/1.5学分)、食品生物基础(48学时/3学分)、食品营养与安全(40学时/2.5学分)、食品分析与检测(16学时/1学分)、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24学时/1学分)、现代仪器分析实验(24学时/1学分)、食品加工工艺基础(32学时/2学分)、食品工艺学实验(24学时/1学分)、食品毒理学(32学时/2学分)、食品机械与设备(40学时/2.5学分)、食品卫生学(24学时/1.5学分)、食品质量管理学(24学时/1.5学分)。方向A、方向B任选一个。
选修专业课程模块:共计9.5学分。
有机化学B(64学时/4学分)、有机化学实验B(30学时/1学分)、生物化学(56学时/3.5学分)、生物化学实验B(24学时/1学分)。
主要实践性环节:工程训练C、电子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食品工厂生产实习、生物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指导
主要专业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生物化学综合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综合实验、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实验、分析化学综合实验《食品化学》课程实验、《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实验、《食品毒理学》课程实验、《生物化工原理》课程实验、《现代仪器分析》课程实验。
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模块:计9学分
五、课程地图
A、理论教学课程地图
理论教学课程 | LO1 | LO2 | LO3 | LO4 | LO5 | LO6 | LO7 |
形势与政策 | √ | ||||||
英语 | √ | √ |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 ||||||
军事理论 | √ | ||||||
高等数学A | √ |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 | √ | |||||
C++语言程序设计 | √ | √ | |||||
大学物理C | √ | ||||||
大学物理实验B | √ | ||||||
线性代数 | √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 ||||||
无机与分析化学 | √ | √ | |||||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 | √ | √ | √ | ||||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导论 | √ | ||||||
有机化学 B | √ | √ | |||||
有机化学实验 B | √ | √ | |||||
工程图学C | √ | √ | |||||
工程力学B | √ | √ | |||||
电工与电子技术B | √ | √ | |||||
机械设计基础 B | √ | √ | |||||
物理化学 C | √ | √ | |||||
食品生物基础 | √ | √ | |||||
生物化学 | √ | √ | |||||
生物化学实验 B | √ | √ | |||||
微生物学A | √ | √ | |||||
微生物学实验 | √ | √ | |||||
生物化工原理 A | √ | √ | |||||
生物化工原理实验 | √ | √ | |||||
食品化学 | √ | √ | |||||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 | √ | |||||
食品营养与安全 | √ | √ | |||||
食品分析与检测 | √ | √ | |||||
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 | √ | ||||||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 | √ | ||||||
食品加工工艺基础 | √ | √ | |||||
食品工艺学实验 | √ | √ | |||||
食品机械与设备 | √ | √ | |||||
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 | √ | √ | √ | √ | |||
食品物性学 | √ | √ | |||||
食品现代加工技术与设备 | √ | √ | |||||
食品物流工程 | √ | √ | √ | ||||
食品毒理学 | √ | √ | |||||
食品卫生学 | √ | √ | |||||
食品法规与品质控制 | √ | √ | |||||
食品质量管理学 | √ | √ | √ | √ | |||
食品添加剂 | √ | √ | √ | ||||
发酵食品工艺学 | √ | √ | |||||
生化分离技术 | √ | √ | √ | ||||
乳品及肉制品工艺学 | √ | √ | |||||
饮料工艺学 | √ | √ | |||||
粮油加工工艺学 | √ | √ | |||||
食品专业英语(1) 食品专业英语(2) | √ | √ | |||||
食品专业文献导读 | √ | √ | |||||
生化仪器分析 | √ | √ | |||||
食品酶学 | √ | √ | |||||
食品感官评定 | √ | √ | |||||
风味化学 | √ | √ | |||||
环境生物技术 | √ | √ | |||||
食品免疫学 | √ | √ | |||||
食品加工过程检测与控制 | √ | √ | |||||
水产食品学 | √ | √ | |||||
功能性食品 | √ | √ | |||||
基因工程概论 | √ | √ | |||||
食品工厂废水处理 | √ | √ | √ | ||||
食品加工过程模拟、优化与控制 | √ | √ | √ | ||||
Auto CAD | √ | √ | √ | ||||
食品学科前沿进展 | √ | √ | |||||
分析化学综合实验 | √ | ||||||
生物化学综合实验 | √ | ||||||
食品行业专题讲座 | √ | ||||||
微生物学综合实验 | √ |
B、实践课程地图
实践教学课程 | PA1 | PA2 | PA3 | PA4 | PA5 |
入学教育 | √ | ||||
创新教育 | √ | ||||
军事训练 | √ | ||||
公益活动 | √ | ||||
工程训练C | √ | ||||
电子实习 | √ |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B | √ | ||||
食品行业专题讲座 | √ | ||||
食品工厂生产实习 | √ | ||||
生物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 √ | ||||
食品工艺试验与课程设计 | √ | ||||
食品行业调研 | √ | ||||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 | √ | ||||
毕业实习 | √ | ||||
毕业设计 | √ |
见附图
七、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最低毕业学分190。其中理论课程144.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45.5学分。其中创新创业教育不得低于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不得低于9学分,辅修课程不得低于6学分。
八、授予学位
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九、课程配置流程图
见附图
附图


